ERP行业越走越宽
这些特点还将在2004年和未来几年内继续存在。
公司大了 客户小了
企业兼并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正常现象,但是ERP领域发生在2002年和2003年的几个企业兼并故事有着鲜明的特色:不再是大公司兼并小公司,而是两家旗鼓相当的公司进行合并。一不留神就有可能造就某个行业“第一大”软件企业,总体排名也会大大超过原先排在自己前面的竞争对手。今年,PeopleSoft就完成了对J.D.Edwards的全部股票收购。合并后的eopleSoft有可能在2004年成为全球第二大企业的应用软件供应商。
ERP行业内类似的企业兼并,在今年已经发生了数起。5月,SSAGT公司再度变换公司标识,名字回到了SSA,投资主体和管理层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SSA公司收购了与自己旗鼓相当的荷兰BAAN公司。其实早在1月,从IBM脱胎出来的老牌制造业ERP厂商Mapics公司就完成了对同是中型ERP厂商的Frontstep(原称Symix)公司的合并,一度成为制造业行业的第一大ERP供应商。Mapics富余的现金和已经在.NET平台上有所建树的Frontstep优势互补,合并对于两家公司可谓皆大欢喜。
与“公司大了”相反,“客户小了”,目标客户正在往“小”发展。面对大量“零碎”的中小型企业市场,就个案来说,销售额显然比不上红塔、中石化这样的企业,但是市场总量诱人,毕竟“碎银子”堆在一起也能形成银山。因此,软件企业决不能小觑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现在就要看谁先行动了。
如果不是市场变化,原来“金字塔”格局可能还会继续存在,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高端ERP厂商不会轻易向下延伸,去“侵占”原属中小型市场的厂商们的领地。但相互之间竞争的加剧和逐渐趋于正常的利润迫使他们必须增强实力、防范风险,同时也必须开拓新的市场,那就是中小型企业市场。所谓“公司大了、客户小了”的原因只有一个:市场变了。
技术新了 范围广了
IT技术在管理软件应用上是与时俱进的。技术的不断进步的确给用户带来很多方便。软件界面越来越友好、易用性越来越强、技术核心离最终用户越来越远。
ERP软件也是如此,特别是基于Internet技术的应用开发使应用软件如虎添翼,管理的广度得到了空前的扩展:原来只关心部门应用的,现在可以扩展到整个企业;原来只是面向企业内部应用的,可以扩展到整个供应链。应用范围从内部管理向供应链、客户关系延伸,软件系统的功能向专业化方向深化的T型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ERP产品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展早被人们意识到,它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ERP了,所以,所谓“扩展的ERP”的名称开始流行起来。国际权威组织GartnerGroup把这类“新产品”称为ERPⅡ,用来解决整个业务社区(BusinessCommunity)的管理问题,即整个供应链的相互协同合作。ERPⅡ定义的是一种新的商业战略,它主要由一组行业专业化的应用组成,通过建立和优化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流程、协作运营和财务运作流程,从而将客户和股东价值优化。
市场研究指出,从现在到2005年,企业需要在协作社区内为协作商务而发布关键业务信息的需求,将会使得ERPⅡ逐步代替ERP系统成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业务流程管理的首选。
概念多了 难度大了
也许受软件技术发展和ERP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的鼓舞,国内ERP厂商也试图在概念引导、产品开发上先人一步。没等ERP市场真正开始红火起来,2003年初,一股“逆流”已经出现:以“超越ERP”为主题的造势风潮开始兴起,一批新概念风起云涌地在国内厂商中推行开来,打破了国外软件机构和厂商在新概念方面一统天下的局面。
深层次分析这一轮的新概念推广运动,不难发现,这只不过是又一场市场推广活动的比拼而已,手法也类似于当初的财务软件的巡展和1998年“迎接ERP时代的到来”的活动。
与成功的市场推广相比,产品是否成熟,功能是否过关已经成为了国内ERP厂商的一个致命软肋,也是软件公司老板们每天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Internet技术平台的大量应用,把国内外厂商的产品升级拉到了一个差不多的起跑线上,但真正的差距并不是在于采用何种开发工具,而是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在这一方面,国内软件厂商与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全球化公司差距尤为明显。于是,各家公司老总们频频出访不仅是为了市场国际化的需要,更是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的必不可少的过程。
用户懂了 行业宽了
有需求才会有机会。企业对ERP软件的选择,首先来自于改善企业自身管理现状和提升管理水平的需求。对软件技术和行业知识的陌生会让企业领导对ERP产生距离感,不敢轻易尝试。各种有关同行的ERP实施成功或失败的消息让他们拿不定主意,对ERP投资举棋不定。这种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
不能说所有的客户在选型的时候就是个“专家”,至少在选型之后对ERP的认识和行业本身的了解更加深入了。很多企业跟踪这个行业很长时间,了解这个行业的厂商甚至比厂商的销售员还要全面。他们对技术细节的了解和各个厂商之间功能优劣的分析,足以让人感到惊异。对于管理软件企业,绝不能以“专家”自居,用户可能比他们更懂专业。这是大家在2003年的一个重大感受之一。如果厂商ERP软件销售员,还没有正视这一点的话,一定会在销售过程中“丢份儿”。
企业对ERP的认识渐渐回到了正常的位置,他们逐渐意识到ERP是改善提高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并不把它异化成“挽救”企业生存的灵丹妙药。
与MRPⅡ浓厚的制造业色彩不同,企业资源计划(ERP)覆盖的范围就宽多了。而随着ERP概念的深入人心,很多非制造业的管理类软件也把自己的软件系统称之为ERP系统,有没有生产制造模块并不妨碍这类“ERP软件”在非制造业的大量应用。
心气平了 总量上了
无论是对ERP软件或褒或贬,都不是一个正确的心态,而对ERP市场太过乐观或太过悲观的预测也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需求的增长是必然的,但短时间内有特别大的跳跃也是不现实的。
那为什么ERP总摆脱不了失败的阴影,而且流传广泛呢?Oracle中国公司应用产品部总经理田哲夫先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失败的阴影来自于一开始对ERP的过分期待,所谓失败很多时候不是真正的失败,而是失落,是对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挫败感。”田哲夫说,“部分原因来自于国外ERP软件的高价格。”
先不说高低端ERP市场的价格区别,就平均水平而言,相对于欧美本土企业来说,ERP系统的定价可能并不是很高,但相对中国的消费水平来说就非常高了。本地销售员为了完成销售定额,让企业接受这样的高价,就不得不“神话”ERP的作用,把它拔高成改造企业管理的“灵丹妙药”。在初期的市场开拓中,中国企业在接受新的管理工具的时候,也自然对ERP软件抱有很高的希望,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希望都落空了,随之而来的失落感很强,失败感也随之而来。
“现在应该是回归的时候了,观念回归、价格回归。”田哲夫强调说。
厂商的心气平了,会对市场发展的判断有一个平和的预期,少些激进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使价格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水平;企业的心气平了,对ERP或类似的软件有一个正确的期望,在实施过程中,不是对软件或厂商派来的顾问依赖太大,而是自己亲身融入整个过程。所谓是否失败完全是由自己的行为决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如果说要做一个统计分析的话,2003年ERP行业的总量增长是必然的,而要保持持续的增长,完全取决于企业的正常需求和厂商的正常行为。